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如何制订课题实施计划
发布日期:2015-12-03 15:40:48    作者: 师范专科附小

⒈制订实施计划时,应按时间序列,确定研究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全部主要工作。

 ⒉必然涉及修正研究方案、研究任务的细化、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策略的考虑、人员的分工和阶段成果的设想等。

一、对课题方案的重新审视

㈠明确研究目标

⒈教师的研究多为行动研究,行动目标与研究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⒉确定研究目标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用行动(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代替研究的目标。

例1.“针对学生差异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研究”

原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是:⑴使各层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较好的培养;⑵使广大教师较好地掌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

可改为:探索在初级中学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区别、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

㈡题目与研究内容的匹配问题

题目过大,研究者难以驾驭;研究内容重心偏斜;研究内容笼统。

例2.《中学“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

 ⑴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对话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⑵中学开展对话教学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研究;⑶中学教师对话能力的要素及相互作用的研究;⑷中学教师对话能力与其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⑸中学教师对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⑹中学对话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实践策略研究。

㈢对课题中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例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 “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解决的关切、期待的心情。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们对于下续内容的学习能自然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不需要离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解,采取另外的手段维持纪律;问题解决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满意的表情。

二、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

㈠研究内容分解与细化的目的

⑴形成研究内容的合理、完整的框架结构,  

⑵使研究内容具有操作性,

⑶便于研究工作分步、有序展开,      

⑷便于研究队伍的组织(形成分课题、子课题群),

⑸便于落实研究任务、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⑹便于明确成果的归属和对成果的贡献率。

㈡分解与细化的方法

⒈从理论框架构建的角度分解、细化
例4.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小学小班化教育的研究

一、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研究           

二、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小班化教育的教学人员组合和教学流程管理研究  

四、小班学生学习生活常规辅导的研究

五、小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六、小班学生创造力开发的研究

七、小班化教育中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教育的研究  

八、小班化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九、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十、小班化教育的师资培训教程研制

⒉从结合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的角度分解、细化
例5.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普通高中“双通道”办学模式的研究:

一、基础性研究

⒈我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和研究的情报资料研究    

⒉关于高中办学模式的学生、家长意向调查及社会各行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调查

⒊关于华东模范中学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构想

 二、操作性研究

⒈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  ⒉教育管理的研究  ⒊德育及心理问题的研究

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⒌教育环境及其他配套措施的研究

其中“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又分解成——

⑴关于必修课课程调整的研究        

⑵关于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研究

⑶通用性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置的研究  

⑷部分选修课与活动课教材编写的研究

⑸改进必修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⑹外语特色班的外语活动课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研究

⑺普通-美术班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管理的研究” 又分解成——

⑴关于定向班与非定向班的设置及分班方法的研究 

⑵关于分班分流时的教师指导及学生心理调适的研究  

⑶学生学籍管理的研究

⑷关于定向班与非定向班学生班际流动的研究     

⑸关于考核的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⒊从工作领域的角度分解、细化
例6.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十年改革经验总结

⒈ “十年改革”的背景

⒉ “十年改革”过程和基本经验

⒊建立简明、高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⒋构建基础教育的现代学校系统

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体系

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

⒎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格局

⒏确立新的发展思路

⒋从研究方法角度的分解、细化

例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

㈠情报研究: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领域进行文献资料研究(查阅国内1980-1990十年间主要杂志公开发表的全部论文,部分外文资料)

㈡经验总结

⒈困难初中教育改革经验总结:⑴师资队伍建设;⑵教育教学工作;⑶学校教育管理 ①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②学校办学目标管理 ③日常教学管理

⒉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㈢抽样调查(“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和成因的研究”)

⒈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学业水平测试

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心理测试

⒊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方式、方法、习惯)、品德行为调查 

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背景调查

㈣教育对策的实验研究(在前两项研究取得结果的基础上展开)

⒈学校办学方面  ⒉教学方面  ⒊教育方面

㈢分解、细化时应该注意之处

⒈分解的内容要有一定覆盖面,不要遗漏本课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⒉分解的内容要有侧重点,能体现本课题的特点,有利于研究者扬长避短;

⒊分解与细化的内容要有利于吸引较多的人来参与研究、认领项目。

三、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

㈠组织研究队伍  ⑴专、兼结合, ⑵研、培结合, ⑶点、面结合, ⑷定、变结合,⑸用不断出成果(阶段)来提高研究队伍的研究水平和激发研究积极性。

㈡选择研究的突破口

⒈从现状调查、发现问题切入(如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⒉由借鉴、移植别人的先进成果起步(如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⒊在总结、发展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如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

⒋抓住最有特色和新意之处突破(如校本教师培训的研究)。

例8.路桥路南小学:《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研究》可能涉及——

⑴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⑵学校在年轻教师培养上的成功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

⑶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⑷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⑸不同阶段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差异及其对指导需求的研究

⑹不同个性特征与经验背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差异的研究

⑺年轻教师成长个案的研究        

⑻优秀教师青年期成长情况的追溯研究

⑼年轻教师培养指导的组织形式研究    

⑽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研究

⑾提高对年轻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⑿新入职教师适应期指导的研究

⒀年轻后期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研究        

⒁学校文化氛围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影响的研究

⒂对年轻教师的评价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