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举办了市级课题《智立方——指向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成果展示暨建校110周年庆典活动。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主任毛爱群,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苏忱教授,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燕,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张中韧、副会长芮仁杰、副秘书长项志康等领导纷纷莅临本次活动现场。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黄浦区教育学院、五里街道办事处、教育局各科室及活动中心的专家领导,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的校长和区兄弟学校的校长们,黄浦区教育学院的教研员,学校退休教师代表、杰出校友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以及属地居委会的领导。
本次活动以“链接未来”为主题,寓意学校着重培养的创新素养正是链接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桥梁。这一理解受到了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的肯定。她表示,创新教育是时代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黄浦区作为教育高地,已经发布了《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而着力创新的师专附小,更是将创新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和内在力量融入了其新一轮的发展历程,激活了学校的探索与追求。学校的市级课题正是这一精神和内在力量的显性化。
随后,一段贯穿学校百年历程的数字故事阐明了我校市级课题的由来。创新素养一直深植于我校课程发展脉络之中。从“敢为天下先”的贫儿院管弦乐队,到2003年提出“同乐同活动,会学会玩会创造”的学生发展理念。勇于尝试、敢于实验、鼓励创新,正是我们这所百年老校课程历史的灵魂。因此,在家长、教师的支持下,2016年,我们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始了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
师专附小校长张奕春所做的简明扼要的报告,则阐明了这一课题的实施历程与实际成效,学校通过培育目标的科学制定,“智立方”课程的整体架构,有效地落实国家三类课程,让学校的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调查表明,三年的课题研究,确实带来了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由学校数学骨干教师曹扬带来的案例分享《自制天平秤》、“智慧之星”DI团队展示的即时挑战,以及学生们呈现的创意“帽子秀”,让与会者们看到了创新素养是如何在我校智立方学科课程和孵化项目中逐渐得以培育的。
到会专家也高度肯定了我校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苏忱教授认为这一课题以及学校“多经历 漫成长”的办学理念都做到了回归教育本源,不忘办学初衷,将学生必备品格的培育融于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了国家课程的有效落实,尊重学生个性、天性和差异,是真正的“育人”和“传承”。张中韧副主任相信这一课题意味着学校迎来了110年后的发展“又一春”。他高度赞扬道,师专附小一向走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是创造教育实验的基地,更是创造教育实践的一棵常青树。
看到学校今日的发展风貌,与会的杰出校友代表朱颖文和历任校长代表毛爱群主任也忍不住回忆往昔、寄望将来。游泳世界冠军朱颖文感谢了当年在生活和学业上悉心关怀的母校恩师,而毛主任则怀念起了自己在这所学校执教的青春岁月以及学校里笃实严谨的教研氛围。他们也不约而同的表示,拥有这样深厚积淀的师专附小一定会创造出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热烈的活动氛围中,中国国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计韧锋老师为学校献上了写有“链接未来”的墨宝。与会领导为学校青年教师授予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研究专著《链接未来——指向学生创新素养的“智立方”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燕和学校领导一起鎏金揭幕,同庆建校110周年。
岁月流转,光影见证。本次活动成为了学校的又一个发展起点。师专附小师生将再次出发,共同抒写新的惊喜,新的篇章!